周末閑暇在家,尋一部電影觀看,不知道小伙伴們有沒有和我一樣的感覺,在電影初上映時,很多電影都想去看,然而最后都沒去看,再然后在視頻網站播出之后,又失去了觀影的興趣,這難道就是電影院所帶來的吸引力么?最后在推薦影片中尋到了《金剛川》,電影上映初期也想去看來著。

電影《金剛川》主要講的是中國人民志愿軍在前往抗美援朝最后一場大型戰役的路上,遇到一條名為“金剛川”的江擋住去路,軍隊只能自己架橋通過,而敵軍也知道阻止志愿軍架橋通過就是為前線作戰部隊提供支援,圍繞著架橋與炸橋所展開的激烈戰斗。
整部電影分四個視角來講,分別是士兵、敵人、炮兵團隊、橋,從不同的視角描繪出他們眼中所看到的這場戰斗。于士兵,他們的任務就是要盡快趕往前線作戰,所以要盡快趕路,然而,在面對攔路的江水時,他們只能焦急的期待橋盡快修好,途中還要躲避敵人的轟炸;于敵人,他們的目標就是要炸橋,阻止志愿軍增援,然而在飛機轟炸、榴彈炮轟炸、延時炸彈轟炸等一系列轟炸之后,橋被一遍又一遍的修好,彼時他們可能也了解了為何這場戰爭最后會以失敗收場;于炮兵團隊,他們的目標就是打掉前來炸橋的敵機,保護修橋工兵與大部隊的安全,雖然最后都壯烈犧牲,卻成功的護住了大部隊的渡江;于橋,更多的體現出工兵戰士與其他所有將士永不氣餒的精神,最后實在沒有辦法,為保證大部隊過江,戰士開始撘人橋,一個戰士疊踩在另一個戰士身上,最上邊的人扛起木板,如此形成的人橋……大部隊如此通過之后,影片也迎來了結尾。最后,影片播放了祖國接回抗美援朝時期戰死英雄們的遺骸回國,讓觀影者無不充滿了敬意。
就影片的結構來看,與諾蘭執導、于2017年上映的《敦刻爾克》非常相似,都是通過多個不同的角度來講述一場戰斗,區別在于:
《敦刻爾克》時刻都能感受到死寂,40萬人被圍堵在一小片沙灘上,前面是一望無際的大海,后面是敵人隨時可能而來的追擊,讓人心生絕望,對生的麻木;
《金剛川》則是在一片生機中的提心吊膽,如若沒有敵軍飛機的轟炸,金剛川可以說算是世外桃源,青山綠水,生機勃勃,然而在這樣的環境中,趕路的隊伍、趕工的修橋工兵、緊張觀察的防空炮兵,顯示出了所有人對勝利的憧憬,對死亡的無所畏懼。
對比兩部作品所處的環境,一個是在海邊,一個是在叢林江邊;一個是逃亡大撤退,一個是渡江即將取得戰爭的勝利;一個是動員眾多普通人民開船營救,一個是利用人的身體搭橋供士兵通過,無不體現出戰爭之下人們的團結一心,最后靠著這種精神,都取得了最后的勝利。
然而,在某評分網站上,兩部影片的評價卻有點截然不同,《金剛川》僅有6.5分,上映之后引來眾多吐槽;《敦刻爾克》達到8.4分,對比之下就顯得《金剛川》……
觀看《金剛川》除了能讓觀影者感受到戰士們的英勇無畏外,還能讓人感受到過分的真實。自然環境的祥和,讓人想到悠然的時光,然而隨時可能來的敵機轟炸、戰士們爭分奪秒的修橋、炮兵們緊張的警戒,無不與這份悠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電影中有幾個鏡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站在橋上指揮的鄧超,被炸彈炸死;抬著木頭搶修橋梁的李九霄,被炸死后依然巍然地站著;吳京,一個中國最高票房電影的導演兼主演,被敵人飛機一槍就打的尸體都沒了;斷腳斷腿的張譯,硬是憑借著精神力完成自己的最后使命;最后就是影片中的綠水青山…
該片上映后被很多人吐槽過分重復。只講述了一件事情,卻要分好幾個視角去講,相當于一故事講了好幾遍,不排除是因為拍攝時間短的原因,影片六月底七月初開拍,同年10月23日上映,短短不到4個月的時間,著實讓人感覺時間緊任務重,選擇這樣的拍攝方式,確實不失為一個辦法。然而,這種拍攝方式卻也能全面的展示戰場上身處不同位置的人的不同面貌,讓觀影者通過不同角度產生不同的思考,這就相當于讀同一本書,讀每一遍都會發現其中的不同。
所以,想看的電影一定要自己去看一下,不要因為別人的評價就失去了觀影的興趣,只有自己觀看了之后才能產生自己的理解。
另外,電影中的吳京再次引來很多吐槽,有觀眾認為他只適合演個人英雄主義電影,然而,小編感覺吳京演的真的挺好。而他主演的另一部抗美援朝電影《長津湖》也將于今年上映,期待他在影片中的精彩表現。